学院新闻

学院新闻
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学院新闻 -> 正文

【中国教育报】打好育人“组合拳” 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

来源: 时间:2024年11月05日 作者: 点击:

青岛滨海学院艺术传媒学院

打好育人“组合拳” 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

近年来,青岛滨海学院艺术传媒学院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融合推进“培养+就业”育人,研究、创就了一套艺术人才培养“组合拳”,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。


精准认知专业

做好学生就业规划

精准认知专业做好学生就业规划。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,结合学科特点,锚定就业导向,设计特色、精准的专业认知教育成为艺术人才培养的前提。首先,青岛滨海学院艺术传媒学院把定“是什么”“学什么”“干什么”三方面,突出“学什么”环节,引导学生加深理解专业学分制度、人才培养方案等相关要求;其次,通过“企业专家报告”“优秀毕业生分享”“专业与职业发展报告”等为学生提供专业行业趋势、就业方向、职业前景、区域经济发展与专业岗位需求等的新动态。以上做法既包括大学、成功、学习、创新、榜样、目标等激励性、引导性元素,又兼含职业资格证、技能证书、专业大赛、读书与运动等具体化、操作性规划,引导学生定好学习小目标和毕业大目标,以让学生“选我所爱,爱我所选”树立起专业自信,调动起学习热情,为决策就业做出有益积淀。


培养应用能力

奠定就业专业基础

培养应用能力奠定就业专业基础,设计、传媒类人才,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、创新精神和数字化技能。据此,学院实施“文化涵养、专创融合、数智赋能”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。一是构建“课程嵌入+实践体验+导师引领+跨界交流”文脉传承育人格局,落实理论与实践,领悟与扩展,此为“文德融基”,培养学生文化素养。二是构建“4344”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,即联动“政府部门—协会—企业—专业”四方主体,实施“跨界、综合、专业”三协同培养,其间由“素养导师、产业导师、企业导师、专业导师”全程护航,并依托顺次递进的“课创—赛创—产创—孵创”四级创新,培养学生“创意—创新—创业—创效”能力,此为“业创融新”,落实专创融合。三是通过引入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辅助教学,打造数智引领的“教、学、做、评”教学平台,实现教学实时互动、丰富资源共享,提供了先进创作工具与精准教学评估,提升了学习兴趣和培养效果,此为“智数融教”,落实数智赋能。这些举措有针对性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质,强化了学生应用能力,为帮助学生高质量就业奠定了专业基础。


提升综合素质

强化学生就业适应力

提升综合素质强化学生就业适应力。青岛滨海学院艺术传媒学院认为,专业能力是就业的“战术”竞争力,综合素质是就业的“战略”竞争力。据此,学院依托自身实际,特色执行学校倡导的德育生活化、智育能力化、体育自觉化、美育熏陶化、劳育习惯化育人要求,以促进“五育”深度融合,提升学生综合素质,继而强化学生就业适应力。一是做强红色基因传承。即充分用好山东红色资源,实施线上+线下、校内+校外一体化德育育人,以打破时空限制、助力讲好红色故事、陶冶学生情操为德育生活化增效。二是推进智育提质。即人才培养依据专业特点,注重专业考查和现场写生;发挥专业优势,以学生提交高质量作业作品为底线任务,融合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,为智育能力化“提质”。三是把牢体育根本。体育的根本在日常。基于这种认知,学院多元鼓励、促进日常锻炼,并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综合素质评价,以把牢根本助力体育自觉化。四是强化美育熏陶。即挖掘专业美学的育人作用,发挥专业实践的美育效力,营造美育氛围,为美育熏陶增加魅力。五是培养劳动习惯。组织专业劳动和生活劳动交叉体验活动,让学生在多样过程和多元收获中体验、对比,培养尊重劳动者的意识,涵养热爱劳动的情感,塑造良好的劳动品质,以比较性体验强化劳育习惯化。


鼓励落实参赛

提升学生就业自信

鼓励落实参赛提升学生就业自信。自信是成功积淀的结果,离不开丰富的“实战”经历。学院注重在赛程中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自信,鼓励各专业联合指导学生跨课程、跨专业组队参赛,成立了8个专业工作室、10个专业社团,为学生参与实际项目、强化比赛训练提供实践基地和与企业接触的“实战”机会。近年来,学院每年参加学校A类赛事和更高级别学科竞赛,均实现了90%教师参与指导、80%以上学生参与竞赛的目标。成绩也十分喜人:在A类赛事——第16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省级特等奖4项、一等奖8项、二等奖17项、三等奖21项,数量位居山东省第二,4个项目入围国赛,获得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2项。通过参加各级各类比赛,学生深入了解了市场、开阔了视野、培养了自信。


艺术传媒学院“就业育人”组合拳,集精准规划、专业素养、素质拓展、就业自信于一体,贯穿大学育人全程,既兼顾就业“战术能力”,又内含就业“战略元素”;既包括育人必备的专业认知和就业心理,又包含育人重点的能力内涵和素质提升。多个元素并存于育人进程,相互融合、互促互进,为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做出了有益探索。(吕明凯 刘志明 鲁恩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