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> 专业设置 >> 重点专业 >> 正文

广播电视学(本科)

发布者: [发表时间]:2023-09-27 [来源]: [浏览次数]:

考核方式

在每门课程学习结束后,均需进行两次考核,分为卷一和卷二。卷一由学校教务处统一根据题库组织命题工作,命题突出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,学生通过卷一考试即可取得该课程规定的相应学分;卷二由任课教师自主命题,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,题目注重实践性、应用性,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。此外,卷二成绩还包括学生日常表现、平时成绩、单元测验成绩、期中考试成绩、实践课程成绩等组成,卷二成绩决定学生的学绩分数。这种考核方式改革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,在优势课程上取得较高学绩,来补充劣势课程的不足,实现优劣势互补,突出个性化培养。

培养目标

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,掌握新闻学、传播学以及广播电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,接受广播电视新闻采、写、编、评等方面的基本训练,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、广博的文化知识、较强的社会观察力、宽阔的国际视野和扎实的专业技能,能够在广播电视机构及相关单位新闻媒体(广播站、电视台及其网站)、文化传媒公司、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,从事新闻采访、编辑、策划、后期制作、综合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。

培养要求

根据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,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,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以下知识、能力和素质:

知识层面:1.掌握新闻学、传播学以及广播电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;2.掌握视频编辑的基础知识,掌握网络新闻策划、编辑的相关知识;3.掌握跨媒体新闻策划、采访、写作、制作相关理论知识;4.熟悉国家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方针、政策和法规5.了解广播电视事业现状与发展趋势,了解国外广播事业的动态。能力层面:1.具有较强的沟通与协作能力,具备摄影、摄像基本工作技能,掌握新闻节目的策划、采访、写作、评论、现场报道与主持、录制等专业能力。2.具有良好的新闻敏感性和视听语言表达能力,包括口头表达能力、镜前表现能力;具有良好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网络新闻文字、图片、视频作品的编辑制作能力。3.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和使用传播新技术的能力;4.掌握文献检索、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,具有信息获取、终身学习的能力。素质层面:1.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、人文科学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,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,恪守新闻职业道德;2.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,具有国际视野和前瞻意识;3.具有爱岗敬业、艰苦创业、锐意进取的精神,勤奋工作、善于合作的职业素养;4.具有健全的人格、健康的身体和坚定的意志品质,良好的心理素质。

主干课程

新闻学理论 传播学理论 中外新闻史 新闻采访与写作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 电视策划与撰稿 基础摄影 电视摄像 非线性编辑

专业特色

广播电视学专业形成了“理论知识构建、就业生存保障、人生和谐发展”的广播电视学人才培养理念和“广播电视学人才432培养模式”。“广播电视学人才432培养模式”,是落实专业人才培养定位,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运行方式,由“四项能力”、“三个教育阶段”、“两个实践平台”构成。“四项能力”包括“专业理论知识能力、“策划、采访、写作/录制、制作”专业单项技能、职业拓展能力、媒体融合综合能力”。四项能力教育贯穿整个大学教育过程。“三个教育阶段”分别为基础教育阶段( 通识教育课群、学科基础课群、专业能力课群 )、实训项目教学阶段(专业技术性课程项目、新闻采编制作类项目、工作岗位实习)、媒体融合阶段(纸媒、电媒、网媒融合能力训练)。这三个阶段,理论课程与实训项目的实施教学相互关联,同步并举。三个阶段的项目教学通过“两个平台”---校内传媒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得以落实,为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保障。学生掌握广播电视新闻采访、写作、编辑、评论、摄影、摄像节目制作等工作的具体操作和理论知识,并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社会公德,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。

就业去向

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能够在新闻媒体(广播、电视及其网站)、文化传媒企业、企业宣传部门,从事记者、编辑、策划、后期制作、综合管理等工作。